2024年国家公务员招录公告暂未公布!2024年国家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也为发布!2024年国家公务员招录公告和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预计10月中旬发布!2024年国家公务员笔试预计11月底或12月初进行!
公考之路曼曼其修远兮,机遇与辛酸参半。无论是往届公考胜败乃兵家常事,大侠请重新再来的老学员;还是初生牛犊不怕虎,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新学员。这里,航大人要说的都很简单,一句话,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尤其针对于需要积淀的申论学科而言,考生不要认为时间还早,可以继续浪荡潇洒,备考已然可以拉开帷幕,只晚不早。
No.1、政治词汇,每到用时方恨少
这里即将区分的概念,虽说曾也苦口婆心的强调了无数遍,但还是需要特别强调,申论不同于高中时代的语文学习,这是很多考生在备考阶段对于申论的误解,大部分考生都会认为申论不就是写作文嘛,语言优美,感情真挚就好。其实不全正确。申论备考比较复杂,也与我们常规所认识的文科考试具有非常明显的区别,很多考生在正式备考的时候才后悔备考太晚。航大人经常送给通过培训后的学生一句很中肯的话——“技巧到位,积淀缺位”很简单,政治词汇的积累太少,无法支撑起申论的标准作答,答案无限接近,但是却大白话居多,表达不准确。学生也常为此痛苦不堪。
我们来看个例子:
题干要求概括老龄化社会的特点,材料中出现这样一段话“我国进入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伊始,国民人均生产总值刚刚超过1000美元,而美国等发达国家人均生产总值已经普遍超过4万美元。”
显然这也是我国老龄化社会的特点之一。很多学生半天的表述不清,就算表述清楚也用了很多字数。其实,如果考生政治词汇积淀丰富,就可以用四个字的词汇直接表达,“未富先老”。简单直白,卷面既清爽,用词还正规。但是,日常不去累计,这些词是不会从大脑中自己出现的。所以在这里也一起回答了很多学生的一个质疑,为什么我明白题干的意思,但我表述不出来。答案一目了然,没有合适的词汇来填充或者替换,你也只有目瞪口呆的份了。
阅读推荐:人民日报 半月谈 时政先锋
观看推荐:看东方 问政中国 暴走大事件
No.2、平日多多关注新闻、时政
平日里,绝大多数考生是对时政,新闻,民生,新政等国家要事缺乏兴趣的。对于国家的很多方针不理不睬,估计是把大部分的心思都用在了追剧上。但是,从近两年的公考申论来看,不关心时政,不了解国家政策是致命的。在这些政策中,尤其重要的是近年来所出台的惠民政策,是现今申论命题投入的焦点。越来越关心民生问题,这也会是未来命题可能的方向。考场上如果对这些政策比较了解,一旦遇到熟知领域中材料,将会对考生是一种帮助,很多考生对该项政策的本质、初衷、目的都不了解,材料中给出的信息又少的情况下,考生就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理解偏差,甚至是理解失误,这是往年来的考生常见的问题,完全理解偏差。同时,对于政策了解仅限于皮毛,也会使申论最后的议论文写作,空乏无味,缺少内容。时政中的民生问题,社会现象,也是很好的案例来源,这降为后期的写作提供充足的论证素材,申论中的例证法考察的就是考生的案例累积。
解决方案:任何一个新闻软件都可以,不需要娱乐八卦头条,从政治、经济、社会(民生)、文化、生态,全面累计素材,不需要背会,只需要能大致简述即可。
No.3、适应新变化,提高阅读理解和概括能力
“申论高分一大抄,万能模板带一带。”这句话对不对呢?其实也对,但是备考人员永远都对这句话有着很深的误解。自2017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以来,考题开始出现很多变化。这些变化无声无息,但是却决定这分数的浮动。
具体变化汇总如下:
1.由理论性材料为主变化为案例性材料为主。
2.由民生性话题变化为哲学性思维话题。
这些变化又会怎样左右申论的考试呢?理论性材料考查的是找重点,即为将文段中的重点核心词,核心句抄出来,即可获得很不错的分数。案例性材料考查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,直接抄材料?最后的结果就是答案毫无重点,啰嗦不堪。这也就需要考试感知出答案,然后利用自己的语言,将这个文段的内容概括出来,越精简越好。这就是概括能力。
民生话题更加接地气,应试人员比较容易读懂,并且理解起来困难度不高。但是,哲学思维话题就不一样了,对考生十分不友好,可能会很生涩难懂,难以理解其中深意。这就需要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。
解决方案:可以配合人民日报,将上面的社会时评类文章,每个段落的段落大意用不超过50字来进行描述,然后一定要读懂来龙去脉,最好可以读完一篇文章,除了要写每个自然段的段落大意,也可以提高要求,把文章的大体内容总结出来,字数越少越好,来考查自己是不是真的读懂了。
总结
今天,这里给大家国考申论备考提出了三点建议,希望考生朋友们都能打有准备之仗。政治词汇,时政了解,理解概括这是申论的三大基本功。不要贪图捷径,可以学习技巧,但是技巧+能力=无往不利。